English

少数民族春节采风

1998-02-0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蒙古族古代,蒙古族把春节叫白节、现在仍有人把正月叫白月。蒙古族以白为吉。除夕,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,全家人围着火炉吃饺子、下棋、耍嘎拉卡(羊骨头)、听艺人说书,往往通宵不眠。春节期间,年轻人骑马到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的亲戚家做客,吃“全羊酒宴”,弹琴唱歌。

朝鲜族春节期间,朝鲜族一定要吃红烧狗肉,喝狗肉汤。除唱歌跳舞外,青年男子和小孩要到田间去,烧火堆驱除害虫,称作鼠火戏;妇女则荡秋千,跳跷跷板,顶水竞走。

哈尼族春节时,哈尼族人无论男女老少,都爱荡秋千。节日之夜,青年们唱歌跳舞,寻找情人,也有人听老人讲故事。

傈僳族大年初一早晨,傈僳族的男家长先主持祭狗仪式,传说农作物种子是狗从天上带下来的。然后依次祭门、祭房梁、祭死去的亲属。男家长还要用盐去喂牛,表示对牛的感谢。初三要祭祀山神。祭祀过后,男青年举行打靶比赛,靶子是用粑粑和肉做的。射中粑粑,象征今年粮食丰收,射中肉靶,象征今年捕获的猎物多。人们还带上行李食品,到温泉去洗浴三到五天,称春浴。

畲族初一清晨,畲族的每家男主人都要赤着上身,敲打竹响板,转于房前屋后,以驱瘟神、消灾祸。小孩子则抢着到竹园里摇毛竹,象征他们会像竹笋一样很快长大。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拜“盘古祖图”,听家长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。春节期间,男子承担全部家务,甚至还编草鞋,表示对妇女的尊重。

拉祜族拉祜族的春节要过9天,初一早晨第一声鸡鸣后,青年男女便冲出家门,争先恐后地奔到泉边去接新水,然后回家不再出门。初二上午带上礼品走亲戚拜年。初二下午到初四跳芦竹舞。初八初九是拉祜族的小年。传说男子外出狩猎,春节没能赶回家过年,用这两天补上。

景颇族每家在门外立一根很高的竹竿,用一根长线挂着肉或钱。初一这天,无论什么人,只要一枪能打断那条细线,落地的肉或钱就归他所有,并受到主人的祝福。有的姑娘做成精致的荷包,里边装有表示吉祥的硬币、表示爱情的珠子或捉弄人的谷子,吊在竹竿上让小伙子用箭射,谁能把线射断,姑娘就用美酒祝贺他。男女青年带上吃的喝的,到寨子外边的“公房”集体过节,一直玩到初五。

仫佬族从正月初一到十五,青年男女都要到村头或山坡唱歌,叫走坡。老年人则喜欢约几个伙伴上山打猎,并且特别注意选择容易获得猎物的地方,以期满载而归,象征新年吉祥。

鄂伦春族每逢除夕,他们先给本民族的祖先及近亲长辈斟酒叩头,然后端着桦皮盒环绕马圈行走,据说这样可使马匹平安,多多繁殖。除夕也有守夜习俗,认为“除夕不眠,精神一年”。此外还举行赛马和射箭活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